******有限责任公司德阳绕城南高速公路项目(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10月17日-2025年10月24日(5个工作日)。
电话:******服务中心四楼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后台生态环境局窗口)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一、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 项目 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德阳绕城南高速公路项目(重新报批) |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广汉市、什邡市 | ******有限责任公司 | 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线路方案起于中江县玉兴镇附近,接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与德遂高速公路玉兴枢纽互通,经中江县兴隆镇、辑庆镇、集凤镇,广汉市连山镇、金鱼镇、小汉镇、南丰镇、金轮镇,止于什邡市禾丰镇,接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什邡东枢纽互通,路线全长60.987km。 | 一、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措施:通过优化临时工程布设、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除必要的施工便道外,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不设置取土场、弃土场、钢筋加工场、拌和站、预制场、施工驻地等临时工程。强化施工环境管理,控制施工范围,施工过程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同时加强动植物保护宣传、严格按照规定剥离地表植被、保护评价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削弱或消除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 2、水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教育,禁止施工人员向工程沿线的水体内丢弃生活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严格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水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严禁堆放在河流岸线范围内,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2)桥梁下方作业区内设置截水沟,径流经截水沟收集后,采取临时沉淀池进行沉淀,污水经沉淀后尽可能回用于场界内洒水降尘和周边绿化;对于涉及敏感区的桥梁,需设置引水渠、水泵,将多余出水引至敏感区以外;桥梁施工应尽量选择在枯水季节围堰施工,尽量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使泥浆循环使用,减少泥浆排放量,施工完毕后的泥浆经沉淀池自然沉淀后送弃渣场;施工废水严禁下河,严禁油料排入河中;(3)隧道施工出水采取“清污分流”,清水归集引排,污水采取“隔油沉淀+pH调节+混凝沉淀”工艺进行处理,出水优先回用于洞内施工用水、水幕降尘、洞口作业区的洒水降尘以及周边绿化,多余部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一级排放标准后,经管道引出水源保护区外排放;(4)预制场及拌和站生产及冲洗废水采用隔油沉淀池处理,废水处理后回用于场地内车辆冲洗和洒水降尘,不外排;(5)施工驻地配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调节+A2/O+沉淀”工艺),用于处理员工产生的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相关限值后,用于场地清洁、绿化灌溉等,不外排;(6)所有的施工场地、施工营地以及隧道的洞口作业区应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将各施工生产生活区内产生的污水收集后引至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和沥青烟污染,其******居民区等环境敏******居民点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TSP污染影响程度。 4、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来自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合理设计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居民点距离道路较近的路段,采取打围施工等防噪声措施。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空气保护措施:营运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及沿线服务设施餐饮服务设施排放的油烟废气,运输车辆在满足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较小;服务设施配套的餐厅、厨房采用电和液化气作为能源并配备油烟净化器,餐饮油烟可实现达标排放。 2、水环境保护:(1)服务区、管理监控通信分中心及养护工区等区域设置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二级生化处理装置+深度处理”工艺,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后回用于冲厕、绿化或洗车,不对外排放;收费站生活污水采用改进型生态厕所处理后用作周边农田农肥,不外排;(2)针对路面径流及事故废水采用加强车辆检查、管理,定期检查清理公路的雨水排水系统,路线跨越各河流及敏感水体时,大桥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要求危险品车辆限速通过;(3)在跨越地表水体路段设置连续防撞护栏,对跨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石亭江、绵远河等重要地表水域路基、桥梁段设置路(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事故应急池,事故应急池内应设置径流沉淀处理设施设备(兼做初期雨水处理)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同时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控制和降低交通运输事故带来的环境风险。 3、声环境保护措施:对项目营运中期噪声预测超标的113处敏感点采取防护措施,其中对110处敏感点设置声屏障共52320延米,对3处敏感点设置隔声窗550平米,并采取跟踪监测及预留降噪措施费用;针对穿越凯州新城路段,建设单位承诺在项目运营期间将加强营运管理,对规划片区路段采取车速控制措施,设置限速标志,进一步降低噪声影响。 三、其他部门意见 ******委员会以“川发改基础〔2024〕379号”文件,出具了项目的核准批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对本项目出具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字第510600-2023-0040号)。 四、公众参与意见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间收到一份公众建议沥青拌和站使用清洁能源的意见表(项目接纳公众建议,已取消沥青拌和站,仅涉及冷拌站),未收到公众的反对意见。 |